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9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逻辑观是困扰当前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根本性问题.两千多年来,逻辑的名称虽几经变化,但对命题形式、推理形式及其有效性的分析,始终是西方逻辑不变的主题.由于中国逻辑史研究是基于西方逻辑的传入而产生的,因此,西方逻辑的逻辑观应当成为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42.
辩学与逻辑:一种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辩学的研究对象是辩论,它是对实际辩论的总结和理论化.辩学的兴起虽可引发某些逻辑问题的产生,但作为辩论学的辩学与形式逻辑不是同一性质的科学,它们在研究目的、推理性质、研究内容等方面都存在根本性区别.  相似文献   
43.
《墨经》是我国先秦逻辑思想之集大成者。近十余年来,我国对《墨经》逻辑思想的研究、挖掘更趋深入,可谓成果累累。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有些墨学研究者以西方传统逻辑的框架和术语诠释的“墨经逻辑”,是否反映了《墨经》的逻辑原貌,是令人怀疑的。本着光大里学的目的和百家争鸣的精神,我们将自己的疑惑提出讨论,以求正于逻辑界同仁。限于篇幅,本文仅对“兼名”、“一周而一不周”和“三物论式”诸项给予辨析。一、关于“兼名”《墨经》本无“兼名”之说,而只有“兼”、“体”之论,这当属事实。由于苟子对“名”有“单”、“兼”之…  相似文献   
44.
曾祥云 《学术界》2002,(5):133-140
很长时期来 ,“名”被解释为“概念” ,“名学”被等同于传统逻辑的“概念论”。实际上 ,名表达概念或观念 ,但不等于概念。“名”的本义是对事物命名 ,用作名词 ,“名”即事物的名称 ,它的表现形式是语词或字。全部中国古代名学都是围绕如何规范名实关系这一核心问题而展开的。因此 ,名学从其实质来说 ,属于语言符号学范畴 ,具体说是一种语词符号理论。  相似文献   
45.
“应用哲学”一词衍生于“应用科学”这一科学分类概念.但哲学并不属于科学的范畴,因而,“应用哲学”在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而人们通常所谓的应用哲学,实质上是属于部门哲学的范畴.部门哲学是根据哲学思维根本特性反思特定实践领域而形成的哲学理论,是对构成世界的某个部分的整体性把握.因此,部门哲学具有第一哲学的普遍特质,它与“应用哲学”是有根本区别的.  相似文献   
4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理念并应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过程。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具体包括确立马克思主义实践目标、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理念、创造马克思主义实践手段并为群众所掌握、付诸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这四个基本的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环节。  相似文献   
47.
荀子《正名》的现代解读——从语词符号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正名>中,荀子详细阐述了名的符号性质,系统探讨了名称的作用,提出了命名的基本原则以及正确使用名称的原则和方法.因此,从现代语词符号理论来看,荀子的<正名>实际上是一篇论述命名问题的符号学专论.  相似文献   
48.
“白马非马”是战国时公孙龙推行的欲“以正名实而化天下” 的辩题.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它褒贬不一,它是不是诡辩至今仍有争论.本文试图用符号学理论对这一辩题的本意进行分析,说明它的合理性.我们认为,从根本上说,我国先秦的“名” 是一种词项符号,以“名” 为研究对象的先秦名学,是一种词项符号理论.“夫名,实谓也”,①“所以谓,名也;所谓,  相似文献   
49.
一明末清初,西方逻辑首次输入我国;随着乾嘉学派的逐渐形成,诸子之学复兴,儒家独尊的局面得以打破,已成绝学的墨辩逻辑重昭于世.清末民初,西方逻辑再度输入中国,而早已传入本邦的印度因明逻辑也得以复苏.至此,各具千秋的世界三大逻辑体系在中国形成鼎足之势."欧学东注,学者凭借新知以商量旧学."一批从事三大逻辑比较研究的学者脱颖而出.广东新会的梁启超即为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0.
还名学和辩学以本来面目──评《名学与辩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清田教授主持的原国家教委“八五”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的研究成果《名学与辩学》一书,已由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11月出版。该书抓住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根本性问题,大胆探索,打破“据西释中”的传统名辩研究模式,提出了名、辩研究的新思路、新体系、新方法。该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的名学、辩学研究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很长时期以来,在我国中国逻辑史界,“名学”、“辩学”、“名辩学”诸术语都被用来指称中国古代逻辑。但是,什么是名学、辩学、名辩学?它们又何以与西方的“逻辑”同义?这些“中国逻辑史”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